曾几何时,人人网最火的那几年,在SNS中,人人网还排的上国内最成功之一,但是现在我身边的朋友几乎不会再上人人网。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人人公司CEO陈一舟近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该公司计划出售其非核心业务,旨在提升盈利能力,同时这家公司也在考虑在美国和中国香港市场寻找潜在投资机会。
曾几何时,人人网最火的那几年,在SNS中,人人网还排的上国内最成功之一,但是现在我身边的朋友几乎不会再上人人网。
陈一舟是半手接过人人网的,说白了他就是看到SNS这个行业好像还挺有前景,“投机”进了这个领域。而他模仿的FB的老大扎克是作为一个创业者一番热血、一行一行代码打出FB的帝国的。但是陈一舟作为一个商人,一个一心想着赚钱不顾用户体验的公司,怎么能发展好呢?
好的投资人不一定是好的产品经理
人人网一旦出售非核心业务,也就意味着,陈一舟在对外宣布人人网的失败,而这些涉及到的原因太多了,但是最重要的就两点,人不行,做错了事。
1、人不行不是说陈一舟的能力不行,相反,陈先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投资家,如果其不想那么多,躲在背后做一个风投,今天的成就不一定在刘芹,张颖之下。问题就出在,他想的太多太多,很多不该他干的事情,他都去干了,但是他又是个偏偏不懂互联网的人。
唐初有一道规定,叫做“不历州县不拟台省”今天的各行各业的互联网从业者,不管是富的流油的程序员,还是高大尚的产品经理,还是像我这种苦逼兮兮的运营屌丝,又甚至是售后,客服,你们都有可能当上CEO的,这话不是吹,是真的实话。理由很简单,你们都知道整个行业运行的大体机制,因为这些岗位的工作决定了,其会和上下游打交道,摸清整个或者部分产业链的上下部分。
但是陈一舟不是,他不是一个互联网从业人员,他是一个优秀的投资人,在别人看不上人人这个破东西的时候,他一眼瞄准了其价值,但是却做不好。不是不努力,真的做不好。
同时奉劝一句,如果要创业,在战略方向多听听你的投资人,但是对于产品细节和运营手段上,千万别资本人士的意见。今天我依旧觉得互联网是个屌丝的行业,并不是因为钱少,而是这个行业对于接地的要求远远大于对于战略的把握,你如果选错了方向,后果是你做不大,但是你做烂了产品,那么只有死路一条。
2、第二个,就是运营的方向一直在作死。能永远活下去的社交产品都是把自己定位成工具来做,所谓工具,大致有两条要求,其一是满足用户的交流需求,这个简单。其二是不对用户施以任何影响性的行为,这里包括对用户正面或者负面,以及任何试图说服以及改变用户原本观点和价值观的行为。说得简单一点,没有价值观的,没有政治正确的社交产品才是好产品。
但是人人显然把这一项做糟了,生活化内容越来越受打压,而新闻性的内容却越来越受吹捧,一个门户网站才喜欢做的事情,却被一家社交网站如获至宝,我不知道原因是什么,但是结果却显而易见。正常的社交属性被摧毁的体无完肤。
带来的后果是,原本平平无奇的社交网络,很容易发生各种各样的全民大联欢,在用户内的传播效果大大增强,然后各种代购,段子手,广告狗纷沓而来,至此,内容是全毁了。
总结一句话:好的运营达到三个要点。1、静悄悄的氛围,平缓而不死;2、莫谈国事;3、别贪心新闻属性的传播。不是人人太封闭,而是做了太多原本一个社交不应该做的事。
产品失去了方向,用户也定会流失
先来问这么个问题:大家为什么会在一个社交网站上加一个人?
豆瓣可能是我们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微博可能是因为他是个名人;微信可能是亲朋好友都在玩,诸如此类。那人人呢,最常见的理由是“他(她)是我同学”。当你们不再是同学,那这个社交的需求就淡了。
所以,一个直观的现象是,好多人基本毕业之后就很少用人人了,很多人的感觉都是,毕业之后再上人人,都没什么东西可看了,所以不用了。
为什么毕业之后就不用人人了,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我个人觉得大约是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人人的关系是学校为主,曾经有个人人状态,叫“有种人际关系叫我有他人人”,虽然人人也是个强社交产品,但其实比之微信要弱一些:我可能不会随便因为一个人跟我同校,就在不了解的时候给他我的手机号、微信号(因为它相对偏私人,我个人会倾向于给已经熟悉、有一定了解的人),但我却可能因为他跟我同校就加了他人人。
所以其实有个问题,微信来说,他是真的把人分成好友/非好友;但人人不是,好友、非好友之间,还存在一种“我有他人人但不认识”的关系。
这样就会带来两个问题:
1、你人人timeline上一大半的人,其实是你不关心的、同时也懒得看的,这部分人的存在,会影响你看到不想看的内容,比如各种脑残的“不转不是中国人”、“莫言最美的十个句子:我很傻,你别对我好,我会当真”等等(是,我知道有屏蔽以及特别关注功能,但是普通用户会不会用是另一回事);
2、好友组成复杂,会让人无法畅所欲言,再加上人人的传播效果相对于朋友圈更强,面对一群不认识的人,当你不知道你的某个行为会冒犯到某些人;试想某姑娘发现自己晒了个自拍都被人分享然后讽刺了一番,那她下次晒图的时候是不是会多斟酌一下?如果干什么事都要斟酌一下,那很多人可能就直接不干了——还不如发到更「友善」的朋友圈去(朋友圈里很少有人会当面讽刺)。
第二:基于第一点(人人的关系是学校为主),又产生了一个现象,人人上用户真正最关心的内容,往往是学校的动态——比如吐槽学校的文章啊、学校最近有什么变化啊、哪个学院有了个漂亮的学妹啊等等;但是一旦离开学校,你的关注点就从学校变成了社会——这点上,人人又明显不如微博,你看那里有社会动态、有热门事件的讨论、有名人和红人,这都是人人很难提供的。
结合以上两点,想发东西的时候不如发在朋友圈、想看的东西都在微博,两面夹击,人人不衰落才怪。
上面是产品的主要问题:当然产品还有太多问题我都懒得吐槽了人人动不动改版(比如时间轴版本,推了一下就不推了)、发通知(您有几个好友在玩XXX)、傻逼人人小秘书经常发私信「快来用哔哔吧」挺烦人的,但是吐槽归吐槽,对于人人这种量级的产品,这些小细节没有能够达到影响一个产品兴衰的程度——90%的用户没你想象的那么在乎这些事,他们大多数并没有想过好的产品、好的用户体验应该如何。
内容和运营的缺失,是人人的两大困局
曾经有个著名的校内八大俗:生活常识化妆技,十二星座小秘密。不看后悔成功录,论文大全雅思题。恋爱金句传送门,男默女泪蛋疼文。读到哪句心疼了?不顶不是中国人。
好多人把这样内容太多归结为人人衰落的原因,这个观点其实是有失偏颇的。这样的内容低端归低端,但是能增进活跃度啊,我相信这应该是人人运营KPI 考核的一部分。要真按照这答案里某些人说的把这样内容封杀了,人人活跃度立刻减到活不下去你信不信?
但是我也不是给这种内容说好话,这样的内容撑得了一时、撑不了一世。一个社交网站,你社交做不好,那你就该多花点心思做内容,放任低端内容不管我可以理解,那你倒是多鼓励原创啊——人人对于抄袭完全是不管不问,前阵子更是听说某个抄袭抄袭成性的苏姓红人进了人人并受到陈老总的亲切接待(这苏姓红人有句名言:我比其他抄袭号好多了,我都是从站外往人人抄,都不抄人人网其他人的),有这样的人存在,能怪人人网的段子永远落后微博么——你的段子都是抄的、过时的,我干嘛不去微博直接看呢。
另一个问题又是产品上的,人人这种强社交做内容,总会碰到这样的情况,看一个人文章很好,想点进去细看,结果一看,诶,不对非好友开放看不了;点好友申请,诶,对方好友已满——这种事我经历过太多次了。一方面希望优质内容传播、一方面又有权限限制、好友数限制让你没法舒服的看。(记得人人希望通过「关注」功能解决这个问题,但最后倒是连公共主页这个不错的产品都给弄砸了)
说完内容运营,再说用户。
我一直觉得,社交网站的产品,其实应该是用户。而人人的用户运营……
早期08年有一批“人人网红人”,他们红主要是因为他们抄袭的比较勤,并不是因为原创。一度记得看某红人爆料,她可以接广告,但是要人人网运营的许可,同时还要给人人网分成、如果自己私下接广告会怎么样呢?直接被删了几千好友(想象一个微博大号被删了80%粉丝)。这种限制具体到了只能发某一家视频网站的地步。
现在人人网倒是宽松多了,至少人人红人接广告不用分成了,他自己也生生捧起来了一批大号,我印象深刻的比如胡XX、陶X,涉及个人评价的先不说。没错,是能带来不少流量,但是就一句,哪个网站是靠培养少数几个草根大号维持活跃的,我是想不出来;至少社交网站更应该注重形式上的公平,这种捧,只会让其他比较红的人心理有落差,跑到别的网站去。
1996年,中国第一个互联网门户网站瀛海威在万众瞩目中诞生。
仅仅4年后,瀛海威创始人兼总裁张海树被迫离开。当时的控股人中国兴发集团认为责任全在张海树的战略失败之上。远在海外,瀛海威的模仿对象“美国在线”已被yahoo远远甩在身后。
她回忆到:“瀛海威限于困境时一晚,我和丈夫开车走在北京的路上,那个时候天黑了,雾很大,我们跟着车流,看不见方向,车流往前走一点,我们就走一点,我突然发现,那时的瀛海威不也是这样吗?”
对陈一舟而言,大概也是如此。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能做到被我们这一代熟悉,已经是天大的本事了。
【作者 微博号@互联网分析师于斌,微信个人号117821818,公众号jrxwzx、qiaozhong1206,欢迎交流互动。】